
在阅读全文前互联网配资平台,麻烦点个关注,方便讨论和分享。作者会继续努力,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。
文 | 昕昕
最近,乌克兰西部的捷尔诺波尔市出现了一起很热闹的事件,现场比看剧还刺激。
最先报道这事的是 Strana.ua 的电报频道,信息写得很明白:在捷尔诺波尔,穿着迷彩、戴着巴拉克拉法帽的军人和当地平民发生了大规模的肢体冲突,场面不小。
说起来,这事儿和征兵有直接关系。征兵办的人拦下了当地一位足球教练扎多罗日尼的车,似乎想把他征去当兵。结果这位教练也不是好惹的人,拒绝去,直接把车开走了。
展开剩余57%本以为事情就此算了,谁知道矛盾并没有消退,反而升级成打斗。打斗时,普通民众情绪激动,对着穿迷彩服、戴巴拉克拉法帽的军人喊“可耻!”,喊声和脚踢、拳打混在一起,透过视频画面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征兵的不满。
而且,这并不是个案,而是乌克兰现在实行强制征兵背景下,社会矛盾的一个小小缩影。网上还流传着很多未经过官方修饰的视频,真实展现了征兵过程。
视频里,征兵办的人经常乘坐小巴车在街头巡逻,一旦发现符合条件的男子,就直接“拉走”,气势像是在抓壮丁。更离谱的画面也有:有些视频里征兵人员对人动手,使用暴力和威胁。这些画面一公开,乌克兰民众就纷纷质疑征兵是否合法、合理,觉得这是在欺负普通百姓。
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很多符合条件的男士却想方设法躲避征兵,甚至离境前往周边国家寻求避难。还有更极端的做法,有人放火烧征兵办公室,企图干扰征兵工作;也有人选择长期宅在家里,出门就害怕被抓去当兵,生活和工作都被迫停摆,长期被“困”在家里。
可以看出,在强制征兵的压力下,社会各界的焦虑与反应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度。未来,这些矛盾如何化解,值得持续关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